幸免湮没的危地马拉玛雅古城
安娜·露西亚·门迪萨巴尔·鲁伊斯(Ana Lucía Mendizabal Ruíz)驻危地马拉米斯科记者
遥想当年,在如今靠近墨西哥和伯利兹边境的佩滕省,莫潘河灌溉的绿色山谷里曾经有一座小城。拉布兰卡曾是一座繁华都市,在公元前900年至600年达到鼎盛时期,城市布局以建在卫城上的宫殿为核心,四周建有大型广场、寺庙和蓄水池。这段曾经辉煌一时的玛雅历史,如今只剩下原始森林里长久掩埋的残垣断壁,就连城市的名字也早已湮没在时间的长河里。由于找不到城市的玛雅文名字,这处遗址只能以距离最近的村庄(两公里外)来命名。
2004年的首次考古发掘工作终于让这段被掩埋的历史重见天日,此后考古队又陆续开展了多次考古发掘,直至2019年才结束。在这次研究和保护工作之上,还有一个规模更大的实地勘察项目,目的是查明中美洲玛雅文明留下的考古遗存和建筑。在拉布兰卡遗址的发掘工作中,人们发现了迄今为止唯一已知的玛雅壁画,这是一幅在尚未干透的灰泥上画下的“湿壁画”。
民众的反应褒贬不一发掘遗迹,记录强大的玛雅文明的历史,并非这个项目唯一的目的。项目负责人、西班牙考古学家克里斯蒂娜·维达尔(Cristina Vidal)和加斯帕·穆尼奥斯(Gaspar Muñoz)从一开始就与危地马拉的圣卡洛斯大学协商,热切地向当地居民宣传这处历史遗产的重要意义,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当地项目。41岁的塞尔文·亚历山大·阿塞图诺·贝隆(Selvin Alexander Aceituno Berón)是一名当地居民,这位土生土长的拉布兰卡人,一直怀着浓厚的兴趣关注着这一带的玛雅遗址发掘工作。
拉布兰卡项目启动时,塞尔文起初为考古和历史研究所工作,担任绘图员。两年后,他在项目中积累的经验帮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。“我真是太幸运了。”他如今这样回忆道。在项目的帮助下,塞尔文先后接受了导游和面包师的相关培训,现在已有能力挣钱养家了。如今的塞尔文自己也是一名培训师,正在指导来自周边村庄的其他志愿者。
但并非所有居民都展现出同样的热情。考古学家最初的努力遭遇了冷漠,甚至是敌意。两位考古学家解释说:“刚到这里时,最令我们惊讶的是当地人对考古遗址毫不在意,没有意识到这是需要保护的遗产。部分建筑遭到盗掘、涂抹和损坏。人们甚至觉得考古遗址妨碍了他们耕种土地和放牧牲畜。”
吸引当地居民参与进来巴拉姆协会是该项目在当地的合作伙伴之一,协会顾问拉蒙·皮内洛(Ramon Pinelo)认为,当地居民如此漠视考古遗址,主要是历史原因造成的。20世纪中期,国家相关部门向民众提供土地,部分居民是那时才来这里定居的。拉蒙说:“当地居民原本来自全国各地,他们来此是为了耕种土地,饲养牲畜。这无疑是造成问题的原因之一。”
为吸引当地居民的参与,项目人员做了大量工作
为吸引当地居民的参与,项目人员确实做了大量工作。他们在项目初期雇用了村里的男男女女来清理和修复遗址,还为儿童和成年人开设了工作坊,向他们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。此外,他们还开办了与旅游相关的职业培训课程,以便更好地接待前来参观游览的观光客。
项目历时超过15年,终于揭开了拉布兰卡玛雅遗址和奇隆切(Chilonché)等周边遗迹的神秘面纱。在科学研究工作取得进展的同时,当地社区对这些历经数百年沧桑的古代遗迹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。随着人们深入了解考古学家的良苦用心,他们对这份遗产渐渐萌生出了归属感。与此同时,首批游客的到来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首批游客的到来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
2019年项目结束前,克里斯蒂娜·维达尔和她的团队就鼓励当地居民组织起来,确保他们能够长期受益。2022年,拉布兰卡村社区发展协会成立。村民们还开了一家面包店。
克里斯蒂娜·维达尔解释说:“我们的目标是在促进遗产保护的同时,确保人们认识到考古遗产不是与社会割裂的产物,这笔遗产能够为社区创造新的经济、社会和文化机会。”
拓展阅读:《墨西哥:激光揭开特奥蒂瓦坎的秘密》,2025年In the same issue我们为什么要重建建筑遗产?30 October 2025 华沙:两者兼顾,齐头并进30 October 2025 幸免湮没的危地马拉玛雅古城30 October 2025 中国:复建永定门,与世界遗产价值的阐释30 October 2025 神灵庇佑之下:乌干达的布干达王陵30 October 2025 基督城:由内而外的治愈30 October 2025 埃尔奥拉古城的复兴30 October 2025 摩苏尔浴火重生30 October 2025 订阅《信使》阅读《信使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