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莽建立新朝后,当了15年的皇帝,这15年里他都在干什么?
新朝成立的第一天王莽不忘“给自己脸上贴金”,他跟朝臣说:“我是奉天命而来!”为了更显得有理,他翻出了《周礼》对着那本书,说这就是治国模板。
儒家经典里总说周朝的礼法最完美,王莽就把自己说成是“周公的接班人”,但书是死的人是活的,周礼里的东西到了两千年后还能不能用?王莽不知道,他也不想知道,他只想试试。
改元“始建国”后,王莽第一件事就是废掉汉朝的旧规矩,新官制、新年号、新法律,都是新的,老百姓不太明白这新朝和汉朝有什么区别,倒是那些官僚和豪强感觉不对劲。
新朝成立后,王莽对他们的权力动了手。
他宣布自己是“天子”,还在皇宫里搞了一套特别仪式,跟“天”直接对话,这场仪式持续了好几天,祭祀了几十个神,朝臣和百姓都看呆了,这位新皇帝不走寻常路。
王莽知道光靠仪式和口号国家不会自动运转,他还需要实打实的改革。
改革
土地是第一刀,王莽对着汉朝的大地主下了狠手,他宣布天下的土地都是王田,所有私人拥有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,不允许买卖。
每户人家最多只能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,多的部分要收回来分给没有地的农民。
听上去很公平,可谁来执行?大地主肯定不干,他们躲起来,把地藏到族人名下,还贿赂地方官,小地主也不高兴,好不容易攒了点地现在国家说不让卖了。
老百姓更迷糊,地到手了国家又不给明确的地契,他们还怕被地方豪强抢回去。
土地政策成了一团乱麻,地没有重新分清,反而让更多人失去了安全感。
王莽又把刀伸向奴隶制,他不直接废除,只是给奴隶换了个名,叫“私属”,并且规定私属不能随便买卖,这对大户人家是个巨大冲击。
奴隶是他们的财产,现在说不能卖了怎么过,普通家庭里雇工生活也跟着乱了套。
经济改革直接惹怒了商人,王莽推行“五均六筦”,让国家垄断市场上的重要物资,比如盐、铁、酒,商人们被排挤出市场,很多人直接破产。
管控物价导致商品流通困难,最糟糕的是他的货币改革,他发行了新货币,把铜钱改成了金、银、铜的多种币制。
老百姓得拿旧钱换新钱,但新钱的含金量太低,大家都不认。这直接导致市场混乱。物价飞涨,商人囤积,交易停滞。很多人宁愿用粮食来交换物品,也不用新钱。
政策背后的逻辑是王莽想让国家掌控一切,可问题是地方执行不了,民间也无法适应,每一道政令都成了社会的负担,百姓生活越来越苦。贫富差距本来就大,现在更大了。
自然灾害也接连发生,黄河改道淹了几十个郡县,蝗灾又来了,粮食减产,老百姓无处可去,开始聚众造反,赤眉军的火种就在这时候点燃了。
外患与内乱
王莽的改革不仅在国内搅得人心惶惶,边境也开始出问题,他想“恢复周礼”的理念,不仅对内搞制度复古,还对外大肆改动附属国和周边民族的称谓。
边境的第一波火药味从匈奴开始,汉朝的时候匈奴被尊称为“单于”,这是两国间微妙平衡的结果,王莽一上来直接把“单于”改成了“降奴服于”,意思就是匈奴得低头听话。
他还进一步插手匈奴内部事务试图控制他们的首领选举,这些操作让匈奴大怒不再臣服,发动反叛。
匈奴的反抗还没平息,东部的高句丽地区也起了风波,王莽将高句丽改名为“下句丽”,以示“卑下”的意思。
王莽急于用军事手段平息一切问题,他不断调动军队,但新朝的军力早已被国内的叛乱耗空,从黄河到边境驻军数量严重不足,农民起义和外族入侵的双重压力,让新朝的防线千疮百孔。
真正让王莽的统治雪上加霜的是内部的农民起义,绿林军与赤眉军,这两股力量的崛起像燎原的野火。
公元17年,天灾持续,百姓流离失所,饥饿让他们不得不铤而走险,在荆州一带,几百名饥民聚集成队躲入绿林山中。
山东地区的赤眉军也因粮荒和税赋的压迫而崛起,他们因在作战时涂抹眉毛而得名。
绿林军和赤眉军的特点是人数多、纪律松散,但爆发力极强,这些起义军并非一开始就为了推翻新朝,他们只是为了活下去,可随着人数不断壮大,他们的目标也从求生变成了反抗。
绿林军控制了南方大片土地,赤眉军席卷北方直逼王莽的核心地带。
面对这些叛乱,王莽的应对越来越混乱,他先是试图通过调动军队镇压,但朝廷内部早已缺乏有效指挥。
粮草不济、士气低落,军队一次次被起义军打得落花流水,地方官员也不听中央号令,许多官员甚至暗中与起义军合作。
新朝覆灭
到了公元23年,局势已完全失控,绿林军的一支队伍,号称“刘氏后裔”的刘玄被拥立为“更始帝”,绿林军不再满足于叛乱,而是准备以汉朝的旗号推翻王莽。
绿林军联合赤眉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长安逼近,王莽急忙调集了最后的守军布防在昆阳城,昆阳一战新朝军队全线崩溃,绿林军仅用几万人击溃了王莽二十万大军的主力。
王莽的改革几乎触及了当时社会的每一个层面,土地政策、经济体制、社会制度、官僚体系,他一心想通过一场“全面改造”来建立一个完美的国家。
但他忽视了历史的惯性,忽视了社会的复杂性。
在土地改革上他希望通过“王田制”打破地主阶级的垄断,让土地回归“公有”,但他的做法粗暴、缺乏操作性,不仅没能解决贫富差距反而激化了阶级矛盾。
在货币改革上他想通过多次发行新币来调整市场,却因缺乏规划导致通货膨胀,直接摧毁了经济秩序。
这些改革背后是王莽对“周礼”的盲目崇拜,他认为恢复周朝的制度就能让国家重新走上正轨,但两千年的时间,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那些古老的制度早已不再适合他的时代。
王莽并不懂得如何平衡权力,他试图削弱豪强的影响却让地方势力对中央更加不满,他试图加强国家的经济控制却让市场失去了活力。
他试图赢得百姓支持,却因政策混乱让百姓对他失去信任。
昆阳失守,长安门户大开,绿林军一路杀入长安攻入王莽的皇宫,城内一片混乱,王莽孤身坐在宫中,依然穿着祭祀的礼服,嘴里念叨着“天命”。
王莽的15年充满了理想主义和矛盾,他想复兴古代制度却让整个国家陷入混乱,他的改革让百姓更贫穷,豪强更反叛,他试图掌控一切却失去了最基本的支持。
在王莽的统治后期社会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,农民起义的背后是对生存的渴望,赤眉军和绿林军的士兵,多是衣不蔽体、食不果腹的流民。
他们的起义既是对王莽政策的不满,也是对统治阶级的彻底绝望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