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睿活着时,司马懿为啥不发动兵变?网友:没必要,也不敢

2025-11-16 09:56:38

问题又来了,既然曹爽手握如此强大的权力,为什么会向司马懿投降呢?司马懿一度无兵权,究竟是如何在高平陵之变中成功发起政变的呢?

答案是:司马懿拥有一个得力的儿子——司马师!曹睿死后,司马懿虽然与曹爽共同担任托孤大臣,曹爽的权力明显更大。起初,司马懿退居幕后,声称因病不再参与朝政,但事实上,司马师已经暗中积蓄力量,养了三千死士,随时准备发动政变。

《晋书》中记载:“初,帝阴养死士三千,散在人间,至是一朝而集,众莫知所出也。”正是凭借这三千死士,司马懿才能顺利发起高平陵之变,占领洛阳,最终把握大权。如果没有这些死士的支持,司马懿根本无法打破曹爽及其亲信的围堵,也不可能迅速形成自己的势力,逼得曹爽只能投降。

高平陵之变展现了司马懿的深思熟虑与远见卓识,同时也暴露了曹爽的自负和失误,致使原本稳固的曹魏政权陷入动荡。这一事件彻底改变了曹魏的格局,也为三国的最终归晋铺平了道路。

为什么司马懿要等曹睿死后才动手?

那么,问题来了:既然司马懿早有预谋,为什么不在曹睿生前发动政变?为什么要等到曹睿去世后才行动?他究竟害怕什么?

司马懿之所以不敢在曹睿生前动手,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。

一、司马懿不敢起兵

首先,司马懿不敢起兵,根本原因在于曹睿的过人能力。当时,曹睿不仅有着超凡的智谋,而且在军事上的见解也远超常人。虽然许多人因小说和影视剧的影响,对曹睿的评价不高,认为他是个昏庸无能的皇帝,但这显然是误解!事实上,曹睿的能力比其父曹丕要强得多,甚至可以说,他在很多方面比曹操还要出色。

曹操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,然而他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智谋和手腕并非最强。相比之下,曹睿不仅军事眼光独到,而且在内政的管理上也更具深度。曹睿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华,甚至曹操曾夸赞他将会成为曹家第三代的君主。虽然曹丕起初对曹睿有些许偏见,但他最终还是选择将曹睿立为继承人。

曹睿成年后,凭借出色的政治手段和过人的智慧,成功收回了属于自己的权力,甚至在短短三个月内,就将本属于曹丕托孤大臣的权力收回。曹休、曹真和司马懿等大臣,都被曹睿巧妙地调离了权力核心,仅剩下陈群一人。可以说,曹睿的政治手段极为高明,深得朝臣们的敬畏。在这种情况下,司马懿岂敢贸然行动?一旦起兵,他必定会面临巨大的风险。

二、司马懿没有必要起兵

此外,司马懿并不急于发动政变,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当时的地位非常稳固,曹睿十分器重他。尽管司马懿拥有强大的野心,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他对曹魏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。曹操、曹丕、曹睿都没有对司马懿心生猜忌,反而给予了他很大的信任。

事实上,司马懿并非一开始就有意篡位,他最初的目标是做一个像诸葛亮那样的忠臣,留名青史。然而,随着曹爽的出现,司马懿逐渐发现自己在权力斗争中的处境不利。曹爽在曹睿去世后,逐步暴露出不善治理的本质,打压了不少忠臣,这也激起了司马懿的反感。

曹爽的行为愚蠢且莽撞,逐渐引发了朝中大臣的不满,甚至做出了一些让曹家上下愤怒的举动。此时,司马懿看到了可乘之机,决定趁机反击,最终发动了高平陵之变,成功掌握了曹魏的权力。

结语

综上所述,司马懿之所以没有在曹睿生前发动政变,主要有两个原因。一是曹睿实力过强,不仅在智谋上远胜司马懿,而且军事能力同样不容小觑,司马懿自然不敢轻举妄动;二是当时曹睿对他非常器重,给了他足够的权力和地位,司马懿并没有必要去冒险。而曹睿去世后,曹爽的无能和暴政给了司马懿反击的机会,于是他选择了行动,并最终成功篡位。

这一切都展现了司马懿的耐性与深思熟虑,也揭示了曹魏政权内部的复杂权力斗争,最终导致了三国的归晋局面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